第103章 天子门生_废太子和真千金
笔趣阁 > 废太子和真千金 > 第103章 天子门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03章 天子门生

  姜麓离开后,并未直接出宫,而是去后宫看望宋太后。宋太后还住在邀月宫,用她的话说就是住惯了懒得搬。

  一路走去,碰到不少太妃们。太妃们有意讨好她,一个个恨不得巴上来亲近她。前朝易了主,她们焉有不心慌之理。

  姜麓是万华宫以后的当家主母,在她们心里早已将太上皇抛到一边,讨好这位新后才是明智之举。

  一朝天子一朝臣,一代新人换旧人。

  万华宫的草木依旧,与姜麓初次进宫里并无什么变化。只是当初那些如看猴子一般看她笑话的人,怕是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今日。

  如今的邀月宫已经不是以前破旧的模样,布置一新清幽又雅致。三只小鸡仔已长成老母鸡,在花草丛中啄食虫子草籽。

  姜麓进去的时候,宋太后正在插花。花是不知名的野花,插花的美人瓶不是凡品。她容貌依旧,面色越显平和,一身素色衣裙脂粉未施。

  婆媳二人有许久没见,宋太后的脸上倒是瞧不出什么疏离。

  姜麓行了礼,护着肚子小心坐下。虽说衣衫宽大并不怎么显怀,但她平日里行动不知不觉变得小心翼翼。

  围着这个孩子,她们相谈近半个时辰。

  宋太后也知姜麓怀的是女儿,并未有什么失望的表情,反倒显得有些兴致勃勃,谈论起养孩子的经验来。

  说到养孩子,其实宋太后未必有什么经验。皇子公主们一出生便有乳母娘娘和宫人照料着,生母顾好自己便是。

  当听到姜麓说孩子的小名叫虎妞时,宋太后明显愣了一下。

  虎妞这个名字,着实有些浅俗。乍一听谁也不会以为是大昭的大公主,而像是某个村子里的乡下小土妞。

  “小名随意些也好,越是粗贱越是好养。”宋太后没过多说什么,在她看来姜麓在乡下长大,给孩子取个这样的小名倒是合情合理。

  其实姜麓也不算是完全随意取的,而是她一直觉得秦彦就是百兽之王,其子女都是小老虎。她都想好了,女儿叫虎妞,儿子就叫虎仔。如果还有二女儿,就叫虎妹,小儿子就叫虎弟。

  四个应该够了,不能再多了。

  她们说话的时候,一只老母鸡悠悠闲闲地走过来。宋太后便说起自己养鸡的心得,婆媳二人又是一番交流。

  随后宋太后像是不经意提了一嘴,说柳太妃身体越发不行,眼看着一日比一日不好。前两日是她去看对方时,对方说出自己唯一的心愿。

  “柳太妃想出宫养病?”姜麓有点奇怪。

  “宫里到底闷了些,去别苑养病对她身体也好。”这是宋太后的话。

  姜麓没什么意见,“这些事情,母亲看着办便是。”

  自从老渣男出事以来,柳太妃都未曾去探望过。之前她一直以为老渣男如此宠护着柳太妃母子,两人之间多少还是有几分真心的。

  如此看来,老渣男或许有那么一点真心,但柳太妃应该是没有的。若不然也不会这久么不去看老渣男,甚至想出宫养病。

 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,柳太妃一旦出宫养病,怕是不太可能回宫。他日若是病死在京外,必定不能与老渣男再相见。这不是一个有情女子的行为,而像是终于解脱出去的无奈之人。

  姜麓莫名想笑,老渣男仅有的一点情意给了柳太妃,不想柳太妃压根就不稀罕。如果老渣男知道真相,不知道会不会气得直接见阎王。

  老渣男不见棺材不落泪,到现在还不肯认命。不知道当他得知柳太妃出宫的消息之后,会是什么样的反应。

  一切都是他自作孽,可怨不得旁人。

  柳太妃可以走,其他人也可以。

  “若是其他太妃们想去别苑清修,还望母亲都遂了她们的愿。不想走的就安心留在宫里,没有会少她们一口吃的。”

  宋太后道:“此举甚好,应是有不少人不想以后还困在这深宫之中。”

  姜麓若有所思,低喃,“母亲,你想离开吗?”

  一阵沉默,气氛突然变得古怪而寂寥。

  良久之后,宋太后一声叹息。“谁都可以走,唯独本宫不能。”

  “为何不能?民间妇人尚且能与丈夫和离,为何天家不能?”

  宋太后瞪大眼睛,尔后笑了一下,“世间之事很多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却知千难万难。这话你可不能在陛下跟前说,没得让他对你生出间隙。”

  气氛一松,姜麓也跟着笑起来,“母亲提醒得有点晚了,儿臣已经说过了。”

  这下,宋太后又吃惊了。

  “他怎么说?”

  姜麓听得出来,婆婆在问这句话时看似随意,其实颇有几分紧张。在她看来不管这宫中是多么的富丽堂皇,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的锦衣玉食,却依然挡不住许多人对自由的渴望。

  若是自小长在深闺中的女子还罢了,像婆婆这样长在边关策马飞扬之人,怕是终其一生也忘不了那时的潇洒恣意。

  “陛下没说什么。”

  “哦。”

  又是一阵沉默,两人都有默契地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。

  回去的路上,姜麓一直在沉思。

  将下马车,便听到下人说王大人回府了。陶儿问哪个王大人,那下人说是京外的农学士王大人。

  那不就是小新!

  小新是回京述职的,与他一起来的还有万桂举。

  许久不见,两位少年都各有变化。

  姜麓感慨着,“黑了瘦了。”

  这是对小新说的。

  转头看到万桂举,倒是出人意料,“也瘦了,也黑了。”

  小新瘦了黑了,她想的是要给他补一补。万桂举瘦了黑了,她想的却是这熊孩子好不容易有了新面貌,可不能再吃胖了。

  久别重逢,姜麓自然是命人准备火锅。她可没忘记万桂举心心念念着欠他一顿火锅,恰好趁今日还了这笔口水账。

  万桂举明显很拘谨,走路都有些同手同脚。他是怎么也想不到,当初他还骂过母夜叉的女子,竟然摇身一变成为皇后娘娘。

  若不是姜麓对他的态度没什么两样,只怕他连路都不会走了。他的小眯缝眼里全是紧张,亦步亦趋在小新身后。

  小新已不再是过去的小新,这段时间的历练将他打磨成另外一个人。他的身板不再微躬,他的神情不再怯懦,取而代之的是挺直的腰步与沉稳的气质。

  一行人再次围坐,仿佛又回到在北坳村的时光。

  除了秦彦和赵弈,其余人都在。

  姜沐在和小新说话,万桂举则和小河不知道在说什么。陶儿指挥着下人忙进忙出,火锅的香味慢慢弥漫在空气中。

  正中间铜锅里热气腾腾,琳琅满目的各种配在摆满一大桌。万桂举的眼睛都不够看了,像个好奇宝宝一样问东问西。

  一时问毛肚是什么,一时又问黄喉是什么。当然他对那些新鲜罕见的绿叶菜兴趣不大,盯上的都是荤菜。

  进京之前,爹娘就叮嘱了,万不能在陛下娘娘面前失态,更不能仗着自己和陛下娘娘的那点情分得意忘形。

  姜麓不开口,无人也动筷子。姜麓一开口,万桂举的筷子立马伸向羊肉片。席间再无人说话,所有人都沉浸在美食之中。

  眼看着众人都吃了大半饱,姜麓问起小新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。

  小新未语先显了眼眶,如果没有当初娘娘推了自己一把,他恐怕一辈都是一个内宫太监。正是因为去过很多地方,见过许多人和事,他才发现自己有多幸运。而今的他,不再纠结自己身体的残缺,他只知道自己是一个人,一个对百姓有用的人。

  他说起自己经历过的人和事,言语中无一表达对姜麓和秦彦的感恩,以及自己更要努力当差的决心。

  万桂举也说起自己这段时间的事,他接手了那些野猪,在临水县划了一块地建了一个很大的养猪场。他还记得姜麓说过的话,什么行行出状元,养猪养得好也能出状元。以前还是抱着好玩的心态,自从京中的风向开始变化之后,连爹娘都开始过问他养猪的事。

  他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,最多勉强考到秀才。如果他养猪真的养得好,皇后娘娘肯定会说话算话。

  管他什么养猪状元,种田状元的,是个状元就行。

  “娘娘,您可不能反悔。草民费了老大的劲,若真是养得好,您和陛下一定要封草民一个养猪状元。”

  姜麓笑道:“自是不会反悔的,你尽管养,到时候让你做大昭养猪户的典范。你回去告诉你爹,陛下准备把临水县当成大昭第一示范县。北坳村以后将会是大昭第一村,我一早便与房里正交待好了。附近的村子明年都会跟着一起种哈蜜瓜和葡萄,日后整个临水县都以特色农业为主。”

  “真的吗?”万桂举的小眯缝眼瞧着比以前大了许多。

  “自然是真的。”姜麓觉得鸡血时不时还是要打一打的,尤其是面对这些热血的年轻人。“你想想看,以后你们临水县不仅是天下第一县,还有一个第一村,以及你这个养猪状元,那就是整个大昭的独一份,可称为三甲县。”

  万桂举欢喜到手脚都不知往哪放,“娘娘,草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。”

  “我一直很看好你们。”姜麓看向其他几人,“你和小新、姜沐姜河真说起来都是陛下的学生,所以你们是正宗的天子门生。”

  “对,对的。”万桂举拼命点头,“我们都是陛下的学生,我是天子门生!”

  其他几人也很激动,一个个眼睛都亮了。

  小新又想哭了,他觉得自己这辈子真是太过幸运。能够遇到陛下和娘娘这样的主子,他发誓此生不负他们所望。

  姜沐姜河对视一眼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
  姜麓环视他们,又道:“你们是天子门生,我称你们为大昭四小。以后你们或是在京外当差,还是在民间创业,或者是入朝为官,都不要忘记你们师承何处,不要给丢你们老师的脸。将来世人提及你们,我希望听到的是他们说你们不愧为陛下的学生,不愧于你们大昭四小的称号!”

  几人齐声称是。

  火锅的热气还在氤氲,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是那么的充满斗志。

  “让百姓们吃饱是我们的第一目标,让他们吃好是我们的第二目标,你们有没有信心做到?”

  “有!”

  “再大声一点。”

  “有!”

  姜麓对这次打鸡血的效果很满意,不经意看过去,却对上一双含笑的眼。

  秦彦故意不让下人通传,隔着香辣的雾气,他认真地看着那个明丽鲜活的女子。她也看到了他,调皮地朝他眨着眼睛。

  他轻垂眸,遮住眼底的笑意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h6dy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h6dy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